工业遗产资源如何活化利用

发布时间:2024-07-15
阅读量:825

工业旅游作为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模式之一,具有观赏、研学、展示、休闲、康养、购物等功能,包括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工业展示区域、工业历史遗迹等,是体现工业技术成果和科技文明等的载体。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表示,活化利用好工业遗产资源,才能更好弘扬工业文化。



01

特色+体验造就工业文化吸引力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的《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中指出,支持各地依托当地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工业文化特色资源,打造各类工业旅游项目,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示范基地,关键是要挖掘工业遗产中的工业文化特色,打造特色项目,才能提升自身吸引力。


|| 陕西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   


硝烟弥漫,光线昏暗的申新办公大楼里,台灯、电话、花瓶、报纸、水杯、照片都是旧时样。一声警报忽然响起,地板吱吱作响,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大楼的深处,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是陕西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推出的《保卫长乐塬》沉浸式推理剧场,通过情景再现和跨时空对话,让参与者亲身扮演角色,变身探案者、寻找线索、破解谜题、演绎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




在荣氏家族创办的申新纺纱厂旧址上建立起来的遗址公园,是国内现存保留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曾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抗战工业奇迹”。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充分利用建筑群落,开展“光影漫舞”电影沙龙,使游客在遗址建筑中观看电影,通过灯光打造遗址区的夜游模式。




宝鸡市长乐塬片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表示,独特性、唯一性是该项目的生命源泉。长乐塬核心价值在于工业精神和建筑美学。经营者通过走访老工人、史学家、海内外纱厂后代,在档案馆查阅史料等,提炼了火车头发电、自建煤矿、自主研发设备、改装车队等近百个长乐塬的小故事,并决定将该工业遗址打造为中国工业精神的圣地、城市复兴的样板和以工业精神、工业建筑为核心宣传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上海玻璃博物馆


博物馆前身是曾经的上海玻璃仪器一厂,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海玻璃博物馆以玻璃为艺术主体,融入了许多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活动,首创了“社区型、国际化”的互动体验型博物馆。根据上海市发布的2021上海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指数,上海玻璃博物馆综合影响力位列第三,微博话题阅读数高达千万,这离不开经营者在打造互动性和体验感上的努力。








柔软的玻璃从1000度以上的高温窑炉中取出,急促吹一口气,就可以得到一个慢慢膨胀起来的玻璃泡泡。高温的玻璃柔软得就像太妃糖。上海玻璃博物馆里有热玻璃吹制体验、工艺表演,玻璃制品DIY等,体验项目很多。工业遗产与旅游要素融合,既要有工业怀旧气息,又要抓住时尚风、休闲风。工业博物馆既要有深厚文化历史,又不能缺乏趣味性、体验性。



02

产业融合给工业旅游更大发展

2020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5部委发布的《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休闲精品线路,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


工业旅游与文创产业融合早有先例。青岛啤酒博物馆依托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青岛啤酒厂建立,十分重视将旅游与文创产业相结合。青啤博物馆发起了首届“工业游礼”文创产品征选暨“青啤礼物”设计挑战赛,征选有工业特色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在工业领域引领文旅融合新趋势。




在青啤博物馆内参观者可以看到,700平方米的文创空间有啤酒豆啤酒伴侣、啤酒花洗护、醉青岛、醉美人、醉醉熊、百年国潮等500余种啤酒文创产品,从玩具、食品、生活用具、装饰品到洗护用品一应俱全。今年青岛啤酒节期间,青啤博物馆推出了啤酒雪糕,青岛啤酒搭配青岛标志性景点的造型,有多种色彩、口味,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往拍照打卡。





03

工业研学游未来可期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工业遗产更好的保护是利用。依托工业遗产资源,发展工业文化研学旅行,工业遗产要“有人来,有人游,有人玩,有人学,有人思,有人得”。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依托第四批国家工业遗址长征电器十二厂建立,设立了1964美术馆、三线建设博物馆、梧桐树广场、岁月广场等特色研学项目,被教育部办公厅认定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无论互动体验,还是产业融合,都是希望冰冷枯燥的工业文物或遗址活起来,动起来。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建设先后邀请了建筑、美术、商业、文物、历史、城市规划、旅游策划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既要懂博物馆、要懂旅游,也要懂工业、懂历史和文物、还得懂建筑和艺术。发展工业旅游,无论是将工业遗产打造成工业博物馆,还是建立旅游示范基地,都需要多学科人才。


分享:
© 2024 北京皓名规划设计院 京ICP备2023012858号-1 网站开发:超越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