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台商区废弃矿山蝶变:从“满目疮痍”到“一眼尽绿”
当下,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吴宅村北部的狮山,被分级削坡后,像层层梯田错落有致,成片的相思树等乔灌绿植枝繁叶茂,覆盖着整座山,春风拂过呈现出一派“绿浪”翻滚景象。
狮山-周福废弃矿山复绿,绿意葱葱。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狮山-周福废弃矿山所在地,大面积岩层裸露,伤痕累累的山体处处都是“疮疤”。
从“满目疮痍”到“一眼尽绿”,狮山-周福废弃矿山“颜值”刷新的背后,是漳州台商投资区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系统修复,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织密织牢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网。
对此,生活在狮山-周福废弃矿山附近的当地群众李晓玲就深有感触:“以前,裸露的废石残渣常年风吹日晒,随时有滚落风险,一遇到刮风天气,灰尘满天飞,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隐患。现在,山上长满了树,环境变好了,空气也清新了。”
狮山-周福废弃矿山被修复前,岩层裸露、满目疮痍。
那么,漳州台商投资区废弃矿山如何发生蝶变?
本世纪初,彼时,漳州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出“工业立市”发展战略。随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漳州矿山开采行业快速发展。作为漳州采石业发展的主要地区之一,漳州台商投资区花岗岩储量丰富,是当地一张响亮的名片。
“早期,漳州台商投资区采石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开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呈现出‘小散乱’局面,矿产资源粗放无序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漳州台商投资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卢春江介绍,随着辖区发展方式的转变,石材资源开采利用与区域发展不匹配,以及采石业开发秩序整顿力度加大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从2012年起该区就逐步关停多个矿山。
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交通路网建设,原先地处偏僻位置的矿山,变成城镇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矿山关闭了,如何解决采场裸露面大、废石沿坡面随意丢弃、植被破坏严重、易发生地质灾害等问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是当地群众的迫切愿望,漳州台商投资区也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2016年便委托编制了《漳州台商投资区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对全区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并多次组织专题会议讨论规划编制工作;邀请院士、专家对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和政策指导;成立区废弃(关闭)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督促开展废弃矿山复绿方案设计、评审等工作;将矿山生态修复与安全隐患消除、废石料消纳等有机结合,“一矿一策”量身制定复绿规划。
狮山-周福废弃矿山边坡绿化主要采用喷播植草,提高植被存活率、覆盖率。
以狮山-周福废弃矿山治理为例,由于早期粗放开采,开采台阶过高、过陡,形成高陡的一面坡,立面高度80—110米,边坡坡度60°—85°,部分坡面有反坡情况,坡面残留有大量松散块石,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矿山开采及废石沿山坡堆放导致山林植被破坏、景观破坏严重,与周边青山绿水极不协调;森林覆盖率低,表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低。
“我们根据地质地貌进行分区治理,经过多级台阶削坡、整平坡面、边坡挂网喷播、平台覆土种树等工序,裸露岩壁面积大幅减少,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极大改变了矿区的地形地貌景观,修复治理效果显著。”狮山-周福废弃矿山修复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许蔚元表示,项目从2018年立项到2023年6月通过项目验收,历经五年多时间,治理总面积333.47亩,清理土石方量约66万立方米,坡面绿化面积约9万平方米,坑底绿化面积约9万平方米,截排水沟约5000米,让废弃矿山实现从昔日寸草不生到如今鸟儿啁啾的“华丽转身”。
修复后的狮山-周福废弃矿山,一派绿意盎然景象。
事实上,狮山-周福废弃矿山修复成效只是漳州台商投资区近年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全国废弃矿山治理利用创新示范点”龙湖-大碑头废弃矿山以“生态修复+废弃资源利用”治理方式,选择种植耐旱耐贫瘠的苗木,通过优化布局自动化喷淋系统,做到养护全覆盖和高效利用水源,确保治理效果;华昌大型文旅综合体项目通过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实施生态修复,以资源开发、文旅产业导入,实现空间再造、生态再造、产业再造,让废弃矿山“涅槃重生”变成绿水青山,实现矿坑修复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我们探索构建形成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国企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卢春江表示,经过多年的实践,漳州台商投资区矿山修复理念从原先的简单复绿、地质环境治理等单一方向提升为聚焦整体生态环境修复,实行综合治理,从而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