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抓手实现双碳目标

发布时间:2023-06-25
阅读量:951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报社联合举办的“科技创新 产业支撑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作“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主旨报告,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八大抓手。


杜祥琬认为,通过坚持行业和地区梯次有序达峰的原则,鼓励已达峰地区排放不再增长、排放处于平台期和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尽早达峰,以及钢铁、水泥行业率先达峰等,并在此基础上,持续采取降碳、脱碳、碳移除措施,加快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进程,推动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可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届时,温室气体排放有望降至约26亿吨CO2当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控制在约20亿吨;碳移除总量(包括森林碳汇)达到月26亿吨CO2当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基本相当。


当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正深刻影响全球的价值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已进入高排放国家行列,而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还将驱动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增长仍有一定压力。目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综合效率偏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面临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杜祥琬指出。

对此,他提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八大抓手:


一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等,以产业机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二是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和基础。坚持节能与提效“双轮驱动”,供给与消费“两端发力”,持续推动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下降,安全平稳向非化石能源为主体转变。



三是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妥实现电力行业净零排放。


四是以电气化和深度脱碳技术为支撑,推动工业部门碳排放有序达峰和渐进中和。通过产能控制、工艺升级、能效提升、能源替代,工业部门有望2025年左右整体实现达峰,峰值约79亿吨(钢铁、水泥行业“十四五”期间达峰,石化化工行业2030年左右达峰)。


五是通过高比例电气化实现交通工具低碳转型,推动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通过能效提升、结构优化、燃料替代,交通部门2030年—2035年期间达峰,2060年碳排放控制在2.2亿吨—7.4亿吨。


六是以突破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重点,实现建筑用电用热零碳排放。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改造与延寿,倡导节约优先,避免“大拆大建”,加强建筑节能改造,突破和应用新技术。


七是运筹帷幄做好实现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碳移除托底技术保障。2060年全国仍需排放26亿吨CO2当量温室气体,需通过碳移除技术等实现碳中和。


八是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建立健全减污降碳统筹融合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体系,完善碳交易制度。

分享:
© 2024 北京皓名规划设计院 京ICP备2023012858号-1 网站开发:超越无限